周大虎之所以受到关注,不是因为他拥有3亿元的身价,而是因为周大虎在当时市场火爆但是劣质打火机横行的年代,注重打火机的质量,没有随波逐流,再有就是近几年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不小的阻碍,周大虎的打火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,所以他被推上了高台,成为了打火机产品的代言人。
一、迫不得已
早在1985年前后,温州就已经有人在开始生产打火机。而周大虎进入打火机行业也是迫不得已。1991年,周大虎妻子所在的温州汽水厂破产,她领到了5000元的安置费。
周大虎说:“我发现,做打火机比较方便。这主要是当时温州打火机的零部件生产厂家多,我们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生产出打火机。”依靠这笔安置费,周大虎招了三五个工人,将自己40多平方米的家腾出一间做厂房。
工作之余,周大虎替妻子跑销售,结果发现打火机市场利润丰厚。于是,他在一年后干脆辞职。1992年,周大虎租下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,招了100多个工人,自己开始正式创业。
二、濒临破产
就在他进入这个行业没多久,温州打火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。1993年上半年,温州从原先的100~200家打火机厂家急速发展到3 000家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温州打火机只要10元钱,而日本、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打火机要300元~500元。
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大,温州到处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。即使你发给老外的箱子里是石头,老外也什么都不管就带走。在市场如此火暴的情况下,周大虎却濒临破产。
原因在于,在市场如此癫狂的情况下,温州不少打火机厂家抱着“快捞”的想法,生产劣质打火机。周大虎不肯糊弄客户,坚持产品质量,结果上游供应商拒绝给周大虎供货,除几个骨干外,100多个工人跑个精光。
三、品质致胜
工厂陷于停产的困境,周大虎苦闷之极,在一个星期内,骑摩托车接连出了三次车祸。“我当年在邮电局开车,也没出过什么事,接连出了三次车祸,可以看出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”,周大虎说道。熟练工走了,周大虎决定招聘一批新的普通工,并对他们进行培训。1993年上半年,他亏得很厉害,前两年的利润全给贴进去了。
市场规律最终发生了作用,1993年下半年,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周大虎。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了,一天5000多只的生产能力能够接到50000~60000只的订单。而原先3000家打火机厂家,如同秋风扫落叶,倒闭了九成。
如今,尽管温州的打火机在全球所向披靡,但近年来屡屡遭到阻击,如欧盟的CR法案和反倾销法案。“温州的打火机竞争实在是太强,所以老是在世界上遭到别人的阻难。我们除要进行积极的应诉外,还要想办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,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”,周大虎坚信:“只要自己有毅力和耐力,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取得胜利。”
关于周大虎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,感谢阅读。